剝皮寮中有記憶,艋舺萬華分不清

IMG_0838
自從入手老婆的E620之後,一直都是陰天的氣候,沒有對機子好好進行操練(謎之音:明明就不是你的機械~_~)直到那天太陽公公露面後,就和家宜與羊、段大殺去最近的景點萬華剝皮寮外拍。剝皮寮顧名思義,就是剝皮的地方,不過是剝樹的皮。
不囉嗦!馬上剝!


根據wiki的說法,剝皮寮是台灣台北市的地名,位於老松國小校園南側,今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傳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現鄰近康定路、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該街道約成形於1850年代的台灣清治時期,而自清朝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除了有歷史背景之外,該街道亦為唐景嵩力主台灣民主國,發起台灣仕紳遊行的起點。

康定路和廣州街交會的地方。
因為該長約數百公尺的街道於1945年之後,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因此意外被完整保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2003年8月成立剝皮寮古蹟保存再利用的經營團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04年,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不過緊鄰該國小的西段部分,仍維持頹圮的老舊建築模樣。


站在康定路街角拍的

重建町仔腳的景象

外觀還是洋樓形態,早期和大稻埕都屬於艋舺地區

因為是老松國小的預定地,所以得以保存

一些人正在對還殘留的結構評論

準備進入剝皮寮

進入之前還是要量體溫、蓋印章!

服務台有定期導覽,現在是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在營運管理

屋簷的架構很明顯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

可以爬上二樓看一下景觀

還可以看到犇牛節的作品座落在各個角落

緊鄰著剝皮寮的就是老松國小,還有特別再裝飾過哦

自拍

小朋友

植物

以及遊客

房屋的內部已經補強,只能看到一些當時工法的蛛絲馬跡

大家很喜歡跟牛合照

隨處都有特殊造型的椅子供人休息

大家上樓下樓,好不愉快!

偵查兵prc拐拐

只看得到背上的CANON LOGO

風很大

從三樓往下看

這就是傳說中的173巷

劇組人員

羊與他的定焦鏡

巷子尾端

有一棵特別的大樹

從人家後院長出來的

房子內大都是展覽空間

我的感想是,很像四四南村,很多空調(日立的哦),作品應該比較不會變質

小豬一隻

再來一張勿忘影中人
參考連結:
剝皮寮 via wiki
剝皮寮官方網站
[萬華] 剝皮寮藝條通半日遊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在〈剝皮寮中有記憶,艋舺萬華分不清〉中有 1 則留言

  1. 台大社會所的李明璁教授(非常年輕 留英的唷)
    是剛開始的策劃人 剝皮寮也算是北市文化局之前的專案之一 有時看文建會跟北市文化局的活動 會很羨慕擁有一筆預算 還有一群投入熱血的人 才能夠讓活動繼續存續下來
    有空去南村落看看吧~
    tREE 🙂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